487gtDjXrUd fashion.huanqiu.comarticle上世纪的港风美人,是多少人的青春?/e3pn4vu2g/e3pn4vuih最近一档综艺《声生不息》让我们重新怀念起上世纪90年代的港乐。61岁的叶倩文一袭红裙、满头银发站在台上时,不由得让人感叹那个年代的港女果然别有味道。在叶倩文身上,忽然明白了“优雅地老去”的含义。时光为何总会偏爱上世纪的港风美人?她们的美为何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港风”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式风格,这里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时装,当然还有美人。当我们重温那些经典港片的时候,还是不由得会感叹:为什么那个时候的香港美人可以这么美。1988年版《流金岁月》当时红极一时的《号外》杂志中的女明星都有一种中西交融式的美感,是生活在香港这个大都市中的摩登女郎,仿佛透过照片可以感受到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香港美人,美而不同。如果说审美也有经典款,那大概就是港风吧。上世纪90年代香港女明星们百花齐放,“港风美人”不只有一种样子,有王祖贤的英气飒爽,有邱淑贞的娇憨性感,还有钟楚红的大方明艳,每个人都美得各具性格。这样的美人,我们不只怀念她们年轻时的容颜,还永远会对她们保持好奇。好奇她们为何可以拥有不管审美变迁,都被世人认可的美,好奇她们身上的风骨。关于港风穿搭和妆容的教程层出不穷,但在进行实操之前,变美需要先学会审美。因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程,提升对美的感知同样也是精进审美的方式。不管是网上各种仿妆教程还是明星港风造型,大部分都美而有余,但总是少了一些风骨。红唇、黑发微卷、英气粗眉和泛黄滤镜,这些要素的确可以打造出港风的模子。模仿终归只是模仿,真正的港风美人是让人过目不忘的美,由内而外散发的风情。你会发现很多出圈的港风造型,广为传播的都是gif或是视频,因为人在动态时看重的是整体氛围,而不会过度关注在局部是否相似。比如曾经因为港风造型出圈的金泰梨,她传播度最高的就是一组gif,眼神中确实有几分那个年代美人的神态。那么如何打造90年代香港美人的整体美感?这就要细细分析一下那个年代的香港美人为何而美。王祖贤 1989年《杀手蝴蝶梦》 品味美女这件事,还是女人更有发言权,作家亦舒曾这样称赞林青霞:“她的漂亮不在五官之间,而是一切皆尽善尽美,连鬓角、耳珠、眉毛、牙齿、手指、肩膀,甚至是双脚与脚趾,都无瑕可击。”从此拜倒裙下,作为不贰之臣。正如亦舒所说,林青霞尽善尽美的美感不在五官之间。香港美人大都如此,细看五官你会发现她们也有一些短板。林青霞就抱怨过自己的下巴太过男相,还有王祖贤的突嘴和张曼玉的高颧骨,严苛地讲这些“缺点”确实存在,但为什么都没有影响她们的整体美感呢?原因很简单,精致的瓷娃娃易碎。过度完美的五官会让人感到漂亮有余,但却少了几分回味的空间。大美人不追求那些“完美”,因为她们另有味道。张曼玉就是明显的菱形脸,以现在的审美标准来看这样的下颚线急需来个削骨。实则女性下颚线的棱角让侧颜达到刚与柔的平衡,面部起伏不仅仅是高挺的鼻子和深邃的眼眶,侧脸颧骨和下颚线形成的弧度难道就不迷人吗?清晰的下颚界线反而可以衬托出脖颈的仪态,你看到不再是某个局部,而是整个人上半身的线条。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很多镜头都能看到,光影打在她脸上时,脸部骨骼天然的美感。现在我们很多人执着的低发际线,也是她们不在乎的。我们沉迷于低发际线带来的幼感,同样是对“少女”一词的迷恋。圆滑的发际线会让整个人从视觉上看起来更加柔和女性化,但港风两大美人王祖贤和林青霞,偏偏发际线都不够完美。我们分析美人的这些缺点,并不是为了极端地告诉大家“缺点也很美”,而是想让大家在追求变美的路上,不要一直偏执地完善自己所谓的小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与美人保持天然感对应的就是关注可改变的整体美感,如仪态、皮肤状态和发质,这些都是可以从整体为我们提升美感的方式。张曼玉为Hermès1998年秋冬成衣系列走秀,没有港风造型的加持,但走路时的体态能感到90年代港星的魅力。大美人们似乎从20多岁时就被贴上了“成熟”的标签,就算是娃娃脸的邱淑贞也走的是明艳性感路线。《赌神》中一战封神的红裙造型,如今港风对于红裙造型的迷恋不少就是来自对于它的致敬。好像那个年代的女明星从来就没有追求过“少女感”这个东西,往往20多岁时已经是很成熟的感觉。21世纪初期的内地亦是如此,那时内地女明星的妆容和造型都在向香港靠拢。巩俐从出道就不是少女感的形象、宁静20岁出头演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陈好22岁演了万人迷。1653277197491责编:王慧时尚芭莎16532771974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a46d616bb0105d43bfe375685204afe.png{"email":"wanghui@huanqiu.com","name":"王慧"}
最近一档综艺《声生不息》让我们重新怀念起上世纪90年代的港乐。61岁的叶倩文一袭红裙、满头银发站在台上时,不由得让人感叹那个年代的港女果然别有味道。在叶倩文身上,忽然明白了“优雅地老去”的含义。时光为何总会偏爱上世纪的港风美人?她们的美为何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港风”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式风格,这里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时装,当然还有美人。当我们重温那些经典港片的时候,还是不由得会感叹:为什么那个时候的香港美人可以这么美。1988年版《流金岁月》当时红极一时的《号外》杂志中的女明星都有一种中西交融式的美感,是生活在香港这个大都市中的摩登女郎,仿佛透过照片可以感受到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和性格。香港美人,美而不同。如果说审美也有经典款,那大概就是港风吧。上世纪90年代香港女明星们百花齐放,“港风美人”不只有一种样子,有王祖贤的英气飒爽,有邱淑贞的娇憨性感,还有钟楚红的大方明艳,每个人都美得各具性格。这样的美人,我们不只怀念她们年轻时的容颜,还永远会对她们保持好奇。好奇她们为何可以拥有不管审美变迁,都被世人认可的美,好奇她们身上的风骨。关于港风穿搭和妆容的教程层出不穷,但在进行实操之前,变美需要先学会审美。因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程,提升对美的感知同样也是精进审美的方式。不管是网上各种仿妆教程还是明星港风造型,大部分都美而有余,但总是少了一些风骨。红唇、黑发微卷、英气粗眉和泛黄滤镜,这些要素的确可以打造出港风的模子。模仿终归只是模仿,真正的港风美人是让人过目不忘的美,由内而外散发的风情。你会发现很多出圈的港风造型,广为传播的都是gif或是视频,因为人在动态时看重的是整体氛围,而不会过度关注在局部是否相似。比如曾经因为港风造型出圈的金泰梨,她传播度最高的就是一组gif,眼神中确实有几分那个年代美人的神态。那么如何打造90年代香港美人的整体美感?这就要细细分析一下那个年代的香港美人为何而美。王祖贤 1989年《杀手蝴蝶梦》 品味美女这件事,还是女人更有发言权,作家亦舒曾这样称赞林青霞:“她的漂亮不在五官之间,而是一切皆尽善尽美,连鬓角、耳珠、眉毛、牙齿、手指、肩膀,甚至是双脚与脚趾,都无瑕可击。”从此拜倒裙下,作为不贰之臣。正如亦舒所说,林青霞尽善尽美的美感不在五官之间。香港美人大都如此,细看五官你会发现她们也有一些短板。林青霞就抱怨过自己的下巴太过男相,还有王祖贤的突嘴和张曼玉的高颧骨,严苛地讲这些“缺点”确实存在,但为什么都没有影响她们的整体美感呢?原因很简单,精致的瓷娃娃易碎。过度完美的五官会让人感到漂亮有余,但却少了几分回味的空间。大美人不追求那些“完美”,因为她们另有味道。张曼玉就是明显的菱形脸,以现在的审美标准来看这样的下颚线急需来个削骨。实则女性下颚线的棱角让侧颜达到刚与柔的平衡,面部起伏不仅仅是高挺的鼻子和深邃的眼眶,侧脸颧骨和下颚线形成的弧度难道就不迷人吗?清晰的下颚界线反而可以衬托出脖颈的仪态,你看到不再是某个局部,而是整个人上半身的线条。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很多镜头都能看到,光影打在她脸上时,脸部骨骼天然的美感。现在我们很多人执着的低发际线,也是她们不在乎的。我们沉迷于低发际线带来的幼感,同样是对“少女”一词的迷恋。圆滑的发际线会让整个人从视觉上看起来更加柔和女性化,但港风两大美人王祖贤和林青霞,偏偏发际线都不够完美。我们分析美人的这些缺点,并不是为了极端地告诉大家“缺点也很美”,而是想让大家在追求变美的路上,不要一直偏执地完善自己所谓的小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与美人保持天然感对应的就是关注可改变的整体美感,如仪态、皮肤状态和发质,这些都是可以从整体为我们提升美感的方式。张曼玉为Hermès1998年秋冬成衣系列走秀,没有港风造型的加持,但走路时的体态能感到90年代港星的魅力。大美人们似乎从20多岁时就被贴上了“成熟”的标签,就算是娃娃脸的邱淑贞也走的是明艳性感路线。《赌神》中一战封神的红裙造型,如今港风对于红裙造型的迷恋不少就是来自对于它的致敬。好像那个年代的女明星从来就没有追求过“少女感”这个东西,往往20多岁时已经是很成熟的感觉。21世纪初期的内地亦是如此,那时内地女明星的妆容和造型都在向香港靠拢。巩俐从出道就不是少女感的形象、宁静20岁出头演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陈好22岁演了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