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Obyg64G4 fashion.huanqiu.comarticle“大”出个性的反叛西服:阻特装/e3pn4vu2g/e3pn4vuih说到阻特装(Zoot suit),可能许多人都不熟悉。由于阻特装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阻特装能够“抛头露面”的机会少之又少。不过,在影视作品中露面的机会可不少:从童年回忆里的《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到Clark Gable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演绎的经典造型,再到《变相怪杰》(The Mask)中Jim Carrey扮演的戴着绿色面具的狂傲怪人。《猫和老鼠》《乱世佳人》《变相怪杰》甚至还有一部专门以《Zoot suit》为名的电影,主要讲述了关于墨西哥裔美国人受到一系列不平等对待的时间,而片中的主角必然是一身阻特装从不离身。《阻特装》从荧幕上的这些经典角色,就能大致了解到这种超大号西服套装的穿衣形式:宽肩、巨型领边的过膝外套搭配上宽松肥大、裤脚收拢的高腰裤。阻特装这股热潮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些大城市的底层社会,比如在纽约哈莱姆区、洛杉矶、底特律、芝加哥和亚特兰大等。在那个年代穿阻特装的人的主要是拉丁裔、非洲裔等少数族裔。Zoot作动词时,意指以夸张的风格去穿衣打扮或做某件事情;作名词时,它是服装的极致。阻特装的穿着者们为这套西装不惜血本,从头到脚都非常精心地去打扮。阻特装只是整个造型的一部分,其不仅包括套装本身和各式各样的配饰,还包括你的发型、走路姿势。非裔会把头发向后梳,并且使它看起来顺滑且精致。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一种叫做Congolene的方法把头发放松或拉直,这个方法涉及到碱液、鸡蛋液和土豆的混合。将头发向后梳的发型也同样很受西班牙裔的欢迎,有些人选择把自己的头发梳成标志性的“鸭尾发型”。Origins阻特装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认为,它始于一位名叫Clyde Duncan的来自乔治亚州的侍者,他在1940年订购了这种夸张风格的西装。另一些人则认为它起源于洛杉矶的一个菲律宾殖民地,不过没过多久就被当时那里的人们放弃了,后来非裔和墨西哥裔重拾这股潮流。也有许多人说,这款西装是芝加哥服装商兼爵士乐队指挥Hal Fox发明的,他还用从马桶上取下的链条来装饰这款西装。并且,他将它称之为“the end to end all ends”。无论它的起源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穿阻特装的这些年轻人大多在社会和文化上处于劣势,他们试图通过衣着让人们知道他们是谁。对这些年轻人来说,阻特装成了“种族的象征和表达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Jazz and Zoot Suit毫无疑问,音乐在触发穿阻特装的狂热流行趋势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爵士乐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叫做摇摆乐(Swing)。喜欢摇摆乐的人不仅喜欢音乐,还喜欢最新的舞步。和大多数舞蹈一样,比如探戈或查尔斯顿舞,服装有时也会随着舞蹈的变化而改变。男士在跳这些舞时穿的服装必须舒适、宽敞,所以许多舞者产生了穿宽松裤子的想法。因此随后zoot suit很快在当时的潮客(hipster, 指各个时代的先锋文化的引领者)、非裔美国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以及舞者和音乐家中流行起来。尤其是爵士音乐家,他们不仅向这种浮夸的西装热潮敞开怀抱,还成为了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就像是那个年代的“超级名模”。穿这套西装的最著名的爵士音乐家之一是Cab Calloway,据悉,他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并精心设计他的阻特装造型。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共享的爵士音乐、舞蹈、服装使社会中不同身份的人们的娱乐成为可能。尽管黑人在20世纪30年代面临种种困难,但对一些人来说,爵士乐和嬉皮风格是对生活的大胆庆祝。对另一些人来说,穿这种时尚是一种炫耀,显示他们从战时工作中获得的新财富,标志着他们从“乡村风格”向“城市时髦”的转变。音乐蔑视所有的种族界限,随着这种狂热的发展,甚至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也开始穿这种套装,其中包括奥地利、德国、苏联、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的潮客。这些年轻人中有许多人穿着不同版本的阻特装。例如,非常喜欢非裔美国人摇摆文化的法国青年称这种西装为“zazou”。据说他们穿上这套西装是为了反抗纳粹的征服者。Zoot Suit Riots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下层社会的年轻人开始穿阻特装,包括那些有违法倾向的年轻人。其中,有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在洛杉矶地区,他们已经成为帮派成员甚至参与了敲诈勒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年轻人的父母都在“非正常时间”工作,这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有可能在大城市中心或街角聚集到深夜。这些少年罪犯中有许多非常喜欢摇摆运动(swing movement)。到1942年,身穿阻特装的人开始成为犯罪活动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许多父母和长辈无法理解或去认同年轻人的这股阻特装的狂热。1942年,美国战争生产委员会在美国内部通过法令,并规范服装生产过程,这一规定将限制西装外套的长度、褶皱的数量、口袋和口袋襟翼的数量,以及背心将不再是西装的一部分。在政府提倡节约布料的时候,穿阻特装突然变成了非法犯罪活动的标志。然而,许多非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和爵士音乐家仍然自豪地穿着他们从地下服装商店购买的阻特装。继续穿着阻特装在城里到处炫耀的人们被认为这“违反了战争期间人们期待的行为准则”。这种爱国主义的缺乏,再加上种族主义,导致大城市中白人、墨西哥移民和黑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在洛杉矶,紧张情绪蔓延到街头,发生了许多打斗和小规模骚乱。在酒精的刺激下,再加上在洛杉矶休假的海员数量过多,经常会看到海员拿着棍棒殴打墨西哥裔美国人,并扒下他们的阻特装。墨西哥裔和海员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这些争斗的高潮最终在1943年6月爆发了,也就是著名的“Zoot Suit Riots”事件:50名水兵和士兵在洛杉矶游行,把穿着阻特装的墨西哥裔美国人从剧院和餐馆拖出来,撕下他们阻特装,殴打他们,同时称他们不爱国。洛杉矶暴乱的影响并没有阻止其他城市的暴乱。从1942年到1944年,美国各地发生了更多的骚乱,如哈莱姆、底特律。事实上,Zoot西装引发的骚乱有着更多原因,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时尚上的冲突。大部分驻扎在洛杉矶的白人士兵来自美国各地的小城镇,以前从未遇到过非裔美国人或墨西哥裔美国人。种族主义和对未知的恐惧是引发Zoot Suit Riots的重要原因。当全国各地的有色人种挑战种族障碍时,许多白人强烈抵制种族融合(消除种族隔离),因为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的年轻人拒绝服从白人的特权。阻特装的穿着者们都有着许多不同穿这种服装的原因,是为了表达对舞蹈的狂热崇拜,是作为文化独立的声明,是作为自发的青年运动的一部分,又或是作为一名躲在阻特装后的匪徒。在许多社区,由于社会边界不断变化而引发的各种紧张局势,阻特装变成了颠覆性的强大象征。1943年的Zoot Suit Riots并没有阻止超大号西装的流行。但是,就像所有的潮流一样,阻特装的狂热在20世纪50年代自然消亡了。随着品味的改变,男性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大而宽松的阻特装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剪裁更考究的修身套装。直到80年代,日本的先锋设计师在设计中采用了阻特装的标志性形状。90年代,嘻哈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阻特装。再到如今的21世纪,不少名人穿上了受阻特装启发的服装来宣扬他们的文化和个性。阻特装承载着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含义。但是至今它仍然是个谜团,不仅因为它的起源不为人所知,还因为它来自一个生活方式和历史仍是个谜的族群——非裔美国人,他们倾向于把那些秘密隐藏在他们的舞蹈和服装里。在服装、音乐和舞蹈时尚中发现了高度情绪化和象征的意义,他们将这种生活方式或哲学传播给了身边更多的年轻人。就像在新千年,新的“嘻哈”一代,我们再一次看到年轻人基于政治,社会或文化的原因决定自己要穿什么,然后穿上他们所选择的衣服,尽情享受着当下时代新身份带来的乐趣。1608269828281责编:王慧onlylady16082698282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2f8d19cc2151e25e6cddd40d63ff5b0.jp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说到阻特装(Zoot suit),可能许多人都不熟悉。由于阻特装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阻特装能够“抛头露面”的机会少之又少。不过,在影视作品中露面的机会可不少:从童年回忆里的《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到Clark Gable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演绎的经典造型,再到《变相怪杰》(The Mask)中Jim Carrey扮演的戴着绿色面具的狂傲怪人。《猫和老鼠》《乱世佳人》《变相怪杰》甚至还有一部专门以《Zoot suit》为名的电影,主要讲述了关于墨西哥裔美国人受到一系列不平等对待的时间,而片中的主角必然是一身阻特装从不离身。《阻特装》从荧幕上的这些经典角色,就能大致了解到这种超大号西服套装的穿衣形式:宽肩、巨型领边的过膝外套搭配上宽松肥大、裤脚收拢的高腰裤。阻特装这股热潮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些大城市的底层社会,比如在纽约哈莱姆区、洛杉矶、底特律、芝加哥和亚特兰大等。在那个年代穿阻特装的人的主要是拉丁裔、非洲裔等少数族裔。Zoot作动词时,意指以夸张的风格去穿衣打扮或做某件事情;作名词时,它是服装的极致。阻特装的穿着者们为这套西装不惜血本,从头到脚都非常精心地去打扮。阻特装只是整个造型的一部分,其不仅包括套装本身和各式各样的配饰,还包括你的发型、走路姿势。非裔会把头发向后梳,并且使它看起来顺滑且精致。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一种叫做Congolene的方法把头发放松或拉直,这个方法涉及到碱液、鸡蛋液和土豆的混合。将头发向后梳的发型也同样很受西班牙裔的欢迎,有些人选择把自己的头发梳成标志性的“鸭尾发型”。Origins阻特装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认为,它始于一位名叫Clyde Duncan的来自乔治亚州的侍者,他在1940年订购了这种夸张风格的西装。另一些人则认为它起源于洛杉矶的一个菲律宾殖民地,不过没过多久就被当时那里的人们放弃了,后来非裔和墨西哥裔重拾这股潮流。也有许多人说,这款西装是芝加哥服装商兼爵士乐队指挥Hal Fox发明的,他还用从马桶上取下的链条来装饰这款西装。并且,他将它称之为“the end to end all ends”。无论它的起源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穿阻特装的这些年轻人大多在社会和文化上处于劣势,他们试图通过衣着让人们知道他们是谁。对这些年轻人来说,阻特装成了“种族的象征和表达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Jazz and Zoot Suit毫无疑问,音乐在触发穿阻特装的狂热流行趋势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爵士乐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叫做摇摆乐(Swing)。喜欢摇摆乐的人不仅喜欢音乐,还喜欢最新的舞步。和大多数舞蹈一样,比如探戈或查尔斯顿舞,服装有时也会随着舞蹈的变化而改变。男士在跳这些舞时穿的服装必须舒适、宽敞,所以许多舞者产生了穿宽松裤子的想法。因此随后zoot suit很快在当时的潮客(hipster, 指各个时代的先锋文化的引领者)、非裔美国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以及舞者和音乐家中流行起来。尤其是爵士音乐家,他们不仅向这种浮夸的西装热潮敞开怀抱,还成为了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就像是那个年代的“超级名模”。穿这套西装的最著名的爵士音乐家之一是Cab Calloway,据悉,他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并精心设计他的阻特装造型。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共享的爵士音乐、舞蹈、服装使社会中不同身份的人们的娱乐成为可能。尽管黑人在20世纪30年代面临种种困难,但对一些人来说,爵士乐和嬉皮风格是对生活的大胆庆祝。对另一些人来说,穿这种时尚是一种炫耀,显示他们从战时工作中获得的新财富,标志着他们从“乡村风格”向“城市时髦”的转变。音乐蔑视所有的种族界限,随着这种狂热的发展,甚至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也开始穿这种套装,其中包括奥地利、德国、苏联、加拿大、英国和法国的潮客。这些年轻人中有许多人穿着不同版本的阻特装。例如,非常喜欢非裔美国人摇摆文化的法国青年称这种西装为“zazou”。据说他们穿上这套西装是为了反抗纳粹的征服者。Zoot Suit Riots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下层社会的年轻人开始穿阻特装,包括那些有违法倾向的年轻人。其中,有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在洛杉矶地区,他们已经成为帮派成员甚至参与了敲诈勒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年轻人的父母都在“非正常时间”工作,这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有可能在大城市中心或街角聚集到深夜。这些少年罪犯中有许多非常喜欢摇摆运动(swing movement)。到1942年,身穿阻特装的人开始成为犯罪活动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许多父母和长辈无法理解或去认同年轻人的这股阻特装的狂热。1942年,美国战争生产委员会在美国内部通过法令,并规范服装生产过程,这一规定将限制西装外套的长度、褶皱的数量、口袋和口袋襟翼的数量,以及背心将不再是西装的一部分。在政府提倡节约布料的时候,穿阻特装突然变成了非法犯罪活动的标志。然而,许多非裔美国人、墨西哥裔美国人和爵士音乐家仍然自豪地穿着他们从地下服装商店购买的阻特装。继续穿着阻特装在城里到处炫耀的人们被认为这“违反了战争期间人们期待的行为准则”。这种爱国主义的缺乏,再加上种族主义,导致大城市中白人、墨西哥移民和黑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在洛杉矶,紧张情绪蔓延到街头,发生了许多打斗和小规模骚乱。在酒精的刺激下,再加上在洛杉矶休假的海员数量过多,经常会看到海员拿着棍棒殴打墨西哥裔美国人,并扒下他们的阻特装。墨西哥裔和海员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这些争斗的高潮最终在1943年6月爆发了,也就是著名的“Zoot Suit Riots”事件:50名水兵和士兵在洛杉矶游行,把穿着阻特装的墨西哥裔美国人从剧院和餐馆拖出来,撕下他们阻特装,殴打他们,同时称他们不爱国。洛杉矶暴乱的影响并没有阻止其他城市的暴乱。从1942年到1944年,美国各地发生了更多的骚乱,如哈莱姆、底特律。事实上,Zoot西装引发的骚乱有着更多原因,因为它们不仅仅是时尚上的冲突。大部分驻扎在洛杉矶的白人士兵来自美国各地的小城镇,以前从未遇到过非裔美国人或墨西哥裔美国人。种族主义和对未知的恐惧是引发Zoot Suit Riots的重要原因。当全国各地的有色人种挑战种族障碍时,许多白人强烈抵制种族融合(消除种族隔离),因为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的年轻人拒绝服从白人的特权。阻特装的穿着者们都有着许多不同穿这种服装的原因,是为了表达对舞蹈的狂热崇拜,是作为文化独立的声明,是作为自发的青年运动的一部分,又或是作为一名躲在阻特装后的匪徒。在许多社区,由于社会边界不断变化而引发的各种紧张局势,阻特装变成了颠覆性的强大象征。1943年的Zoot Suit Riots并没有阻止超大号西装的流行。但是,就像所有的潮流一样,阻特装的狂热在20世纪50年代自然消亡了。随着品味的改变,男性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大而宽松的阻特装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剪裁更考究的修身套装。直到80年代,日本的先锋设计师在设计中采用了阻特装的标志性形状。90年代,嘻哈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阻特装。再到如今的21世纪,不少名人穿上了受阻特装启发的服装来宣扬他们的文化和个性。阻特装承载着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含义。但是至今它仍然是个谜团,不仅因为它的起源不为人所知,还因为它来自一个生活方式和历史仍是个谜的族群——非裔美国人,他们倾向于把那些秘密隐藏在他们的舞蹈和服装里。在服装、音乐和舞蹈时尚中发现了高度情绪化和象征的意义,他们将这种生活方式或哲学传播给了身边更多的年轻人。就像在新千年,新的“嘻哈”一代,我们再一次看到年轻人基于政治,社会或文化的原因决定自己要穿什么,然后穿上他们所选择的衣服,尽情享受着当下时代新身份带来的乐趣。